==書摘===

郭玫蘭。《如何贏在第一印象》。台北:世茂。2001。177.3  0714-2

影印:P65、P73、P28~29、P46~47、P84~85、P100~101、P140~141、P194、P218~219

掃描:P202~203

第一章:消除緊張和畏懼的心理技巧
與其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如反過來評估對方
對手實力雖強過自己數倍,但是我們如果能在心理上保持與之平等的態度,並儘量發揮潛能,即使大敵當前,對方也不免對你俯首稱臣。P18
找輕鬆的點,產生與對方對等的心理關係。P20

以宏量的聲音先為自己壯膽
以強而有力的手勁握住對方的手,放開聲音,不緊張。P21

找出自己的優點以增加自信
忘掉剛才的不愉快,與人會面前培養愉快的情緒
與權勢人物的約期,可主動要求提前
踩著輕快的步伐,心情也隨之輕鬆愉悅
約定在外會面時,須比對方先行到達
為求心理上的平等,交談時請對方一起坐下來談
注視對方的視線高低,正是物理因素影響心理的證明,藉此高低的不同,見面者可能會自覺身處優勢或劣勢的地位。
坐下來談,誰也感覺不到身高的壓力,藉著坐姿,也容易調整注視對方的視線高低。在宴會上與初認識的人交談時,絕不站著談,請對方一起坐下來談,如此一來兩人皆可避免不必要的緊張,談話也能夠順利地進行。P30~31

與人初見面的地點最好定在自己熟悉的地方
即使面對厲害人物,交談時目光要注視對方
就「看人與被看」的差別而言,較弱勢的一方總是處在任由強者觀視的劣勢。所以,當我們被人注視時會感到不安的原因即是覺得自己虛於劣勢的緣故。P33

交談立刻點出話題,可解除緊張感
以自嘲來解除見面時的緊張
例如 ,當你對別人自我解嘲地說:「我這個人只要一緊張!手就像酒精中毒一樣抖個不停……」說完後,您的手可能就不再顫抖了。因為,緊張已經隨著您的自嘲解除了。P36

與人見面前,先讓內心的強弱兩方交戰
仗著幾點有利於己方的情勢,確信會成功。經過內心強弱雙方的交戰,強方給予勇氣和信心,弱方提醒該留心、當防範之處,雙方互相督導而相輔相成,這樣,儘管面對再厲害的對手,也不會畏懼。P38

處於劣勢時,可藉塗鴉等無意識的動作,調整自己的步調
見面前列出自己的長處,可增加自信、消除不安
兩人同為初見面,何須畏懼對方
同樣是人,何須懾於對方的地位與頭銜
告訴自己不必太在意得失,這次不成,還有下次機會
要知道,對成功的慾求過強,或是對失敗太在意時,無謂的緊張便悄悄地縛住心頭。結果,當然無法發揮實力,期望也跟著落空。所以,適度的緊張有助於事情的進展;過度的緊張卻破壞心理的平衡,促使肌肉僵硬,思想遲鈍,最後不免步向失敗之途。
切記!成功得失千萬不要看得太重。不要在第一次與他人見面時,就希冀獲得什麼東西或達成什麽目的。只要告訴自己,與對方建立良好關係取得再度見面的機會,便不會惶惶不安,而能從容地泰然處之了。P47

告訴自己「與對方只見這一次面」,可減少拘束感
由第三者提供的情報,可看出其與對方間的關係
除了出生地、經歷,以及家庭成員等具體事實可以相信外,其餘個人主觀評語是不足以採信的。(要自己去分析哪些是主觀意見和偏見,哪些是真實的資訊)
同樣地,當您向第三者探聽情報時,請先了解其與對方是何種關係。除了探聽我們需要的具體事實之餘,不妨也聽聽第三者對對方的評價。P49

身邊的資料冊或記事本,可幫助度過話題中斷的窘境
與其被動地回答問題,不如主動地提出問題
其實,這個時刻恰是你反擊的時候。你無須正面回答對方的問題;相反地,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反過來徵詢對方的意見。善於交際的個中老手大都擅長使用這種方法,以確保談話時的主導權。P51

失言時,想些別的無關事物,以忘掉自己的過失
心理學來說:想忘記某件事,最好想想別的事。P52

慢條斯理的動作有助於化解緊張
把握初見面的前十秒鐘,留給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由上述的心理構造學,我們可以知道,留給對方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該是多麼重要。見面後,讓對方研判你、接受你這個人的第一印象長約十秒鐘就綽綽有餘了。換句話說,從和對方一照面開始,能成功地度過十秒鐘,你便已經成功一半了。對方對你有了好印象,以後自然願意與你來往,並在內心中一直保有你良好的印象。
所以,在初見面時,帶著自然的微笑,保持愉快的神態,是留給他人良好第一印象的不二法門。P54


第二章:打開對方心扉的心理技巧
想得到對方的共鳴,必須先「同意」對方的看法
要促進彼此友好的關係,要對對方動之以情,主動地先去了解對方的苦惱與需求。這種了解作用,心理學上稱為「共感」,或稱為「感情移入」。要記住的是,你必須先對對方表示共感,對方也才會對你表示共感。所以,首先你必須運用心理技巧,具體地做出共感的神情。這種神情一旦模擬久了,也會不知不覺地,真正產生出彼此的共感來了。P60

初見面時,與其讚美對方的為人,不如讚美他具體的實績
如果對象是女性的話,服裝或佩戴的服飾用品如鞋、帽、皮包、胸針等,讚美她獨特的品味,都是恭維的好話題。P62

讚美他人,不要舉錯對象
上述的故事就是一個拍錯馬屁的例子。讚美他人之前,要先了解他引以為榮之處,才能搔到對方癢處,收事半功倍之效。在確定對方喜惡之前,最好不要輕易地亂拍馬屁。P63

不妨稍微貶低自信甚深的人,彼此反而容易產生親密感
以含蓄的話語稱讚異性更能夠收效
與對方見面時,請忘記別人對他的評語
日本知名大作家三島由紀夫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文中提到:「有一位將軍,當別人讚揚他的作戰如何高明時,還比不上讚美他那漂亮的鬍鬚來得令他興奮。」P68

與初見面者談論共同體驗,可搭起彼此溝通的橋樑
與其自己說笑話,不如讓對方的笑話娛人娛己
話題避免繞著自己打轉,要儘量以對方的近況談起
談話中,直呼對方姓名比稱謂頭銜來得親近
心中反覆想著「喜歡對方」,對方也會對你產生好感
「心懷『無條件的好感』去面對對方吧!對方必也會敞開心扉,對你懷有好感。」P76

稍微曝露自己的缺點,可解除對方的戒心
與對方約在感性的午後見面,氣氛尤為融洽
有求於人或謝罪時,要親自造訪對方
反過來說,若是希望說服對方,不使他公私分明,親自到其府上拜訪豈不是能收到極大的效果嗎?尤其是有求於人或道歉賠罪時,卸除公職名義,以私人身分動之以情,最易收效,這就是所謂的「見面三分情」。P80

拜託對方做事時,請事先說明細節
事先打聽清楚對方的故鄉與母校
有不少交際高手鑑於大家關心的這層焦點-故鄉與母校,所以在與人見面前,蒐集對方的資料時至少查明這兩點,以便見面時好稱揚對方的故鄉和母校一番,以獲取好印象。如果湊巧兩人同鄉,或同一所學校畢業,彼此關係也可藉此拉近。不過,如果沒有同鄉或同校等情誼關係,也可以這兩點為話題,引發對方的興致。P82

寒暄時,巧妙地加進足以引起對方共鳴的話題
即使對方言語乏味,也要珍惜對方的心意
面對木訥寡言者,最好以事實、體驗為開始的話題
藉著評論對方的競爭者,以引起話題
與年長者談話,儘量談其年輕時的往事
先向對方說:「或許您知道吧……」較易引起對方的興趣
「您或許已經知道了吧!」大概沒有人會生氣吧!甚至認為對方「高估」你而感到沾沾自喜呢!這種間接式的恭維一旦奏效,不但可以減少對方的排斥感,還能喚起對方「聽聽看」的興致。P91

重複對方講過的話,能留給對方專心傾聽的好印象
……為了打開病患的心扉,心理顧問必須暫時權充傾聽的角色。不但專心傾聽對方的談話,同時還要表現出熟心聽講的態度,以鼓舞病患說出自己的問題。P92

當對方遠離話題時,可以小動作提醒他
話題間歇時,為剛才說過的話做一次結論
不必在意話題中斷,沉默有助於心靈的溝通與思考
對方動怒時,儘量三緘其口,保持沉默
對方自誇前,千萬不可先自鳴得意
詢問對方時,先講明詢問的意圖
所以,在你發問時,要顧慮到對方的心態,先婉轉地說明意圖,再進行詢問。例如:「我對商科完全是個門外漢,所以想請教您,您專攻的『經濟學』是什麼樣的課程呢?」
如此發問,便可避免對方揣測不安的心態。P102~103

千萬不可打斷對方的談話
……事後要求退貨的顧客,都是當時售貨員今只顧一味的口落懸河,中途任意截斷顧客談話的情形居多。
所以,開啟他人心扉,建立彼此親密關係的秘訣,不是說話的內容,也不是說話的技巧,而是你真心接納對方的誠意。P104

與初見面者同向而坐,可建立友好關係
約在雙方都陌生的地方見面,可加深彼此的交情
初見面者有二人時,不可冷落「配角」
在名片上費點心思,可打開彼此話匣,消除生疏感
有時不妨保持緘默,讓對方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為了形成彼此的一體感,不妨邀請對方與你同樂
向對方表達關心,對方也會同樣回報
對方所講的話題,即使是陳年舊事,也佯裝沒聽過
所謂「真人不露相」,不僅要戒除「好為人師」的癖性,還要讓對方覺得他自己有優越感,以便巧妙地形成彼此親密的關係。P117

第三章:迅速掌握對方心理的心理技巧
為了確認對方的意思,提出強調負面的問題反問之
話才出口,對方即點頭表示了解,也要堅持講完你的話
對方粗魯無理的態度,說明了他內心的不安與弱點
當對方探知你的隱私時,表示他想握有你的弱點
「面無表情」的表情,正是其內心糾結的表達
對方突然多話時,並非想表達自我,而是欲逃避話題
對方特別親切時,往往正準備拒絕
遞上一根煙,是讓對方感受到親切的表現
總而言之,香煙盒是對方用之以不露痕跡地表示誠意的一種信號。因此,若是推拒了對方所遞過來的香煙,而取出自己的香煙來抽的話,會被認為是不接受對方的一種拒絕熊度。P133

欲藉他人以探清對方底細時,應選無任何關係的第三者
提示過分的要求,較容易探知對方的內心話
故意與對方唱反調,可了解其對於話題的關心度
因此,要提醒的是,最好藉由第三者來提出反論的方法,以避免在提出自已的反論時直接引起對方反感。然而反論還是難免會令對方感到不快,感性的表露一面就易形之於外。而其反論的方式,就成為用以認清對方的真意、甚至人性的一種線索。P137

對方對第三者的批判,要注意此是否暗示對你的不滿
這是相當於心理學上的「代償行動」,人類具有在不能取得滿足自己要求的特定行動時,會經由其他行動來滿足的這種心理機構學。在初見面時,因為很難對對方作批判,因此就以對第三者的批判來表明對你的不滿以代償之,這種情形是有注意的必要的。P138

在談話中途中斷話題讓對方接續,可藉此了解其想法
若對方把話岔開,就讓他繼續岔開的話題,由此可探其意
若不能了解對方的意向時,則改以無目的的閒話家常
對方露出擔憂的臉色時,率直地詢問他有何心事
對方不願說出真心話,改用「第三者的看法如何」的問法
如果認為對方懷有敵意就向對方言明
談話中若說中對方心事時,反覆再追問即可探清其真意
對於初見面者的過去,最好不要去探究
被誇獎時,先謙虛一番,並對對方的真意存疑
「等待時間」是在會面之前認清對方的絕好機會
初見面時,先要找出對方的「共鳴點」

第四章:馬上留下深刻印象的心理技巧
對於初次會面的遲到,不做辯解是最好的辯解
不急著辯解,而誠心誠意地為自己的遲到道歉,然後尋問對方是否因自己的遲到而必須改變他的計畫,以及還剩多少時間等,很有技巧地進行應該做的補救工作,這也是站在對方的立埸而作的考慮。P160

將長處交織於對方的自誇言詞中,即不會招致反感
剛開始即問「幾分鐘才好呢」,可以爭取到充分的時間
不論是誰,在心底都希望他人認為自己非常忙碌。此種慾求是因為一般人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的心理作用,因此即使在面談時,也會因對方有「承蒙您騰出寶貴的時間」的概念而感到滿足。若能得到這種滿足,即使比預定的時間稍稍延長,也不會感到困擾。P162

把對方的名字反覆應用於會話上,將更容易記住
感謝的話語裡,附上對方的名字效果將更好
自報姓名時,最好能與其他事連在一起說
對於初次見面者,可以適當地利用其「好惡」
欲得到對方的信任,並不需譁眾取寵,只需用平常之語
強調「不同點」比強調「共同點」更容易與人深刻印象
欲提出相反意見時,藉由他人的意見較不易引起反感
確知對方所欲獲得的評價,足以贏得深刻的印象
和人說話時,偶爾加入自己的看法更能顯示專心傾聽的態度
與對方擅長的事相同時,仍當個傾聽者較易拉攏對方的心
初見面時,不在意對方的小過錯,往往有很好的結局
初見面時,應善加節制「因為」、「所以」的用語
想盡力推銷自我時,應訴諸對方的「四覺」
進入化妝室時,「臉部表情」較服裝的檢視來得重要
對方如果開始看錶,可以做好結束會談的準備
分手之際的注意,可減低談判不成留下的壞印象
在結束時將當天的感想做一結論,更能加深印象
會面之後立刻寄出信件,必可強化印象

第五章:讓對方點頭的心理技巧
從對方容易首肯的話題著手,再堅強的堡壘也會崩毀
換句話說,如果想打破對方堅固的防線,讓其心甘情願的首肯,從不得不令其點頭稱是的話題著手才是上上之策。P199

以辯解的方式開始交談,直到最後都將無所獲
讚美對方,可以牽制對方言行
一開始就說出底線,可以牽制對方的意念
不遵守禮儀的規範,有時候也可以立自己於優勢
難以啟齒的事,可藉玩笑的方式輕易地表達出來
以強有力的手勁與對方握手,可使其居於被動姿態
在說服他人時,讓對方受制於己的法則有時候是必要的。P209

與對方保持相當的距離,可提高說服的效用
使用具體的字眼來說明,較易使對方接受我們的話
記取對方話中「語焉不詳」的部份,可避免冷場
切身的話題,可使欲與你大談理論的人氣勢頓減
一般而言,初見面的對話不宜太嚴肅,一開始應該由話家常談起,這類的話題較輕鬆,容易讓人解除其精神武裝,如果這時你能適時地提出正題,對方在措手不及之下,心理會產生動搖的現象,局勢便操之在你了。若有人準備與你大談理論時,你只要把話題轉為切身的問題,必能大挫其銳氣。P215

有麻煩的會面,儘量爭取「暫停」的時間
以對方的話來陳述己見,較容易讓對方接受
「請給我一個機會」的說法「請讓我做」更受歡迎


==心得===


這本書,3月04日就看完了
不過,一直沒心情打書摘,哈哈
書中偶爾有一些插畫,還滿可愛的

因為書本是小篇小篇的文章
所以光把目錄打完,就花了我極多的時間
但是重點也幾乎都在篇目裡面了

*
面對我最弱的人際關係
我想,我還是要適度的改變我自己

所以我會儘可能的去找書來改變我的心態和作法
至少,要更了解他人才能產生更多同理心

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的智慧
把真正的我,適當的呈現在大家面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用心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