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演員:茱莉亞蘿勃茲 Julia Roberts(口是心非)、詹姆斯法蘭柯 James Franco(約會喔麥尬)、哈維爾巴登 Javier Bardem(情慾巴塞隆納)、比利庫達普 Billy Crudup(大智若魚)、李察傑金斯 Richard Jenkins(最後一封情書)

本片改編自伊莉莎白吉兒伯特暢銷全球700多萬本的同名小說,劇情描述莉茲擁有全世界女人想要的一切:老公、事業和房子,但富有的她依然覺得內心失落。之後,離婚的打擊讓她面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她決定拋開一切,上路展開心靈追尋之旅。旅途中,她透過義大利美食得到慰藉,在印度靈修中獲得救贖,最後意外的在峇里島找到身心靈的平靜與生命中的真愛

http://www.truemovie.com/2010moviedata/EatPrayLove.htm

這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其實是翻拍自伊莉莎白.吉兒伯特的著作
本書是作者自身的自傳回憶錄,全球銷售超過600萬本,更翻譯成40種語言

書名Eat, Pray, Love就點出了裡面三段內容的核心
【享受生活】、【檢視自我】、【尋求愛情】

女主角透過到義大利、印度、峇里島三個地方旅行並體驗當地生活
來找尋自己的靈魂與意義,而這三個階段各自為她帶來不同的收穫。

劇中許多的情節都讓我不經意的會心一笑或深有同感,是部頗具啟發性的電影
但由於劇情橫跨了很廣大的時空,除了發生在多國之外,時間也穿越一整年
要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內完成鋪陳與張力,並且為觀眾帶來啟發,是很不容易的編排考驗
因此內容發展走向緊湊卻又必須有一些短暫停歇時間讓故事沈澱
而本片除了結尾不是太完美外,過程倒是相當的不錯,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鳴!

在印度有個角色很重要
口出惡言的里查,但實際上他同樣曾經失去過摯愛
透過他的幫助,讓女主角在修習的過程中逐漸找到平靜,而最重要的是,【原諒自己】。
就像里查說的,不必逃避悲傷,如果想悲傷時就盡情悲傷,但最後要恢復平靜、原諒自己
大家來這裡學習,都是在嘗試做到這點,只不過心靈成長的東西比較難去讓一般人理解就是

我記得看完電影的時候,對於結尾這段對愛情的掙扎最是不滿意
不過也別太在意就是,儘管去欣賞峇里島的熱帶風情和戀愛氛圍
光是女主角的超美Villa就羨煞我阿,害的我差點就想飛去住上十天半個月的

在峇里島上的故事,我比較想分享這段
當女主角走完一年後,一路上接受許多朋友的幫助和啟發
在這裡,她對於大姊失婚後帶著女兒的困境想做些什麼
於是把她們的故事傳給她所有的朋友發起募款,最後成功的幫她們募得款項讓她們擁有自己的房子
這種藉著旅行連結全世界各處的情感網絡卻是我最感動的地方!

整部電影雖然是女性自覺的一個旅行記錄
但出乎意料的竟然脫離了女性主義的強勢作為,不像女人至上一樣全戲只用女性呈現
反而有許多的男性扮演重要角色

不論如何,對版大來說
這部電影給我的啟發,來自於對自我靈魂的追尋,而旅行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出發吧!來段隨興的流浪,也許我也能看見不同的世界,看見真實的自己!

http://www.ipeen.com.tw/i/%E4%BA%AB%E5%8F%97%E5%90%A7%EF%BC%81%E4%B8%80%E5%80%8B%E4%BA%BA%E7%9A%84%E6%97%85%E8%A1%8C%EF%BC%81/comment/139262

人 有了牽絆 就哪裡也去不了 什麼都放不下
因此 當一切都失去的時候 反而能一身輕的離開
但如果是心的重量在牽絆
那就只能學習平靜 讓自己懂的放下了
這也是女主角展開旅程最重要的課題
其實也是我們的課題 因為放下實在太難

印度的禱告艱辛 因為在習慣無時無刻思考的紐約人
突然要學習內心的平靜 冥想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又由於對於承重的過去 心結難以解開
在印度的過程中 辛苦但卻值得
禱告冥想 為的就是讓自己放下

巴里島是得到愛的地方
愛別人愛自己
打開自己的心 放下還持續學習
更重要的是學習相信
這段一年的旅程 對於女主角來說
是一段跨越過去的過程
迎向新一步的旅程 全新的自己

我覺得勇氣很重要
一但有了勇氣 就不會自憐自艾
跨出第一步很難 但第二步開始
就會發現其實沒那麼難
而且一切的一切會變的越來越簡單
非常順其自然
這是我所相信的
也是必須相信的
因為勇氣 我現在也需要

http://temarsgirlbby.pixnet.net/blog/post/33072805

批評論點一:Liz在尚未確定離婚前就交了男友
如果以法律跟道德的觀點來講,我完全無法辯駁。對或錯,各人自行衡量就好。
如果是我嗎?我不會這麼做,我會等到確定結束了才發生另一段

批評論點二:這麼奢侈的旅行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那些浪漫是用錢堆出來的!
又是一個我無力反駁的論點。如果我哪天不幸又失戀了
我能去清邁住個幾星期就謝天謝地了。

但是以上兩點,當你把電影象徵化後就能解釋。

透過稍微資本主義的包裝,〈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講述了一個女人以勇氣開頭,以愛情收尾的當代心靈成長故事。愛情讓人神往,也讓人迷惘。沒談過的人不知其詭譎,談過的人總喝著黑咖啡說起那段傷心。但奇妙的是,明知愛情跟捕鯊一樣風險,我們仍前仆後繼的勇往直前,視恐懼為無物。

經歷過一段長達七年的感情後,我也在愛與不愛之間嚴重拉扯著,期待又怕受傷。然而回想起來,愛情讓我成長,讓我從男孩變成男人,讓我知道我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我要怎麼把幸福給予別人,我要怎麼去欣賞真正的,而非只是皮相的美。因此,我選擇再愛一次;因此,我仍相信真愛的存在

http://mypaper1.pchome.com.tw/luketsu929/post/1321979186


==回應===
從我第一次看到電影:托斯卡尼艷陽下,之後
我就迷戀上一個人的心靈成長方程式:
隨著年紀到了一個層次,遇到瓶頸和生命不可承受之悲
痛苦的跨越,用心的體會和思考,享受成熟的喜悅,期待(或害怕)下一個巡迴。

一個人的對話,在每個重要的時刻
一部電影、一首歌、一個人的一句話、一本書
每個環節都會影響你的想法
這個想法隨著你的決定去膨脹或是萎縮
重點是,最後組成了你,這個完整的個體

所以我們怎能不謹慎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物呢?
這些一切的一切,灌溉同時也無法阻止的進入你的生命,不是嗎?

*
所以,我對這部片最大的感想,就是:
先享受一個人,然後享受兩個人,然後享受一家人,甚至三代同堂

一個不明白自己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計畫自己未來的人
要怎麼和另一個人相處,甚至共度一生呢?

就像一開始的那個不定性的丈夫一樣
小莉她很願意陪伴,但是她陪伴的是一個無
一個應該看見卻看不見的未來,走到最後,分離是必然的。

我真的很能體會理性和感性的愛情的差別
當然我不會膚淺到認為麵包遠遠高於愛情
不過,要一個有理想的人放棄理想,是可以類比拿走生命的



沒錯,我以前胃口大好,享受人生,如今卻消失了
我要去能讓我再次悸動的地方

*
我想,這正是我在面對的層次,無關我現在實際的年齡。
當我設定的目標達到後,我要再次悸動,還是好好的享受現況呢?
可能,我是貪心的,在享受平淡的過程中,還想不停的盡情翱翔和體驗。

現在,我可能要做的,比較像是比例的分配
於是最後還是回到我現在生命的優先順序



1
小莉說:我不要肥胖,我只是受夠了罪惡感。
說的我心有戚戚焉。

我看到很多文章都說:不要相信男友說他不怕你變胖,然後就讓自己變胖
但事實上,我們不用因為別人來決定自己的體重和罪惡感
我們減,因為我們想要自己更好;如果不行,維持也罷。這樣想就好。

有時候放下和逃避很像
不過,只要自己確定了
勇敢的去實踐和修正就夠。

2
Bel far niente (無所事事的甜美),我們(義大利人)是這方面的大師
你們(美國人)不懂得自我享受,美國人懂娛樂,但不懂得快樂 
你們不懂快樂,妳們需要提醒才懂。
 
*
我覺得這句話是片中最有邏輯思辨和人生哲理的話
因為完全認同這句話,所以也不想多做詮釋
只能說,我現在就是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
我永遠都會堅持,這種:現實中的超現實。



1
要是我們承認兩人的關係很糟,卻無論如何都相守下去
我們接受我們經常吵架,我們幾乎不再做愛了
但我們不想離開對方的生活,那樣我們就能共度人生

*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兩個人的生活
剛開始有愛有荷爾蒙,當然一切都很美好
但如果環境改變了,心情改變了,那麼要怎麼維持和繼續?
這幾句台詞就說明一切,不過,只是很消極的共度,還不能到享受的境界。
但我深信,如果人可以抱持著這個想法,不停嘗試和這個人相處,會快樂一點的。

2
我知道你感覺很糟,但妳的人生正在轉變,這不是壞事
那就想他,每次想到他就給他指引和關愛,然後放下

如果你能清出心中,用來迷戀這名男子,及失敗婚姻
的所有空間,妳就擁有開一扇門的空靈
神會湧入,用更多妳夢寐以求的愛將妳填滿
我認為有朝一日,妳會有能力去愛整個世界

*
活到越大,就越相信信仰是最後最重要的功課
清出是為了湧入,用更多的愛將心填滿

神的偉大不在於祂無所不能
而是祂寧願有所能卻無所為



經典的義大利笑話:
描述一個窮人每天上教堂,在偉大的聖人雕像前祈禱
乞求著:親愛的聖人,求您讓我中樂透
最後,不勝其煩的雕像活過來,低頭
望著這個乞求者並說:孩子,求你求你求你,買張彩券吧。

小莉說:現在我領悟這笑話了。

*
我很喜歡的角色,當然一定是智者和生命實踐者
這指的是:藥師賴爺和圖絲。

我覺得把小莉設定在作家是很適合的
能把現實的工作和幻想的作品結合的工作
勿寧就是一種奇異的平衡。

我最讚賞的是這部片的文字翻譯能力
讓我每每都能享受在每一個字句裡。



因為我們害怕分開會被我們摧毀
我很認同。因為思想絕對比現實更容易打垮我們。



這張圖片我很喜歡
也是我最近這一年常在做的事情
我常覺得自己每天都和書本&自己,談戀愛



小莉說:我無法保持平衡
賴爺說:有時候,為了愛情失去平衡,是過平衡生活的一部份。

*
這是我目前在體會的階段。
只能說:人有一個人獨處的必要;也有和人喧囂吵鬧交談的必要。



最後用追尋物理學的規則,作總結:

如果你勇敢到,拋下一切熟悉和舒適的事物
包括從房子到慘痛舊恨的任何事
展開一趟尋覓真相的旅程,無論於外在或內在

也確實願意將這趟旅程中,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視為線索
並將沿路認識的每個人當作老師

只要你準備好,至關重要的,就是面對和原諒,那些困擾你的棘手現實
然後真相就離你不遠了



最後來點輕鬆的吧
蜜月去峇里島,享受熱情,還不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我對話 自處
    全站熱搜

    用心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