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把拔在暑假出了一個怪招-- 為孩子開設了一個電玩夏令營。每個周末,如果剛好在家,就搬出手機、iPad,帶三隻小豬到附近的Coffee Shop,讓他們痛痛快快躲進「舒適帶」--在最舒服的地方、喝最舒暢的飲料、玩最舒適不流汗的遊戲--時下的全世界公民電玩運動「Angry Bird」

(為什麼要選擇這麼個地點、這麼個玩法?和兒子相處時間有限的老爸最愛耍心機,搞創意、裝神秘,總愛設定一些特定場合以增強父子之間稀少但珍貴、鮮明的共同回憶,這回的電玩初體驗,無疑的是製造父子間最舒適回憶的好機會,當然選擇舒適地帶、玩舒適遊戲)

(但在我看來也有好處,「爸爸帶去Coffee Shop—玩電玩」的記憶連結,對「在家—就不碰電玩」形成清楚的制約反應)

*
咱家孩子的電玩初體驗如何?如果答案是「不好玩」,那肯定我生的是三個怪胎、異類!想當然耳,我們的母子對話:

「好不好玩?」---「非常好玩!」
「下次再來嗎?」---「明天可以再來啊!」
「要回家了喔?」---「等一下!」,「等一下!」,「等一下!」…

說實在的,angry bird這樣的遊戲比起時下線上遊戲的聲光刺激,根本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小兒科,然而咱家孩子也是一玩就輕易上手、一上手就不肯離手,並無特例,我實在無法想像未來脫離我的監督之後,一旦接觸到精工設計的進階電玩,怎不會如脫韁野馬一般無可自拔?

在我的身旁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只要父母稍不盯哨,孩子可以從早到晚上線,玩到天荒地老;只要無事一身輕,只能想得到玩電玩,別無所求;不管身處何處,戶外、家裡、上山、下海,任憑物換星移,只有「永恆的一機」最為真實。

*
爸爸媽媽的想法都一致,孩子只要適度的玩無妨啊;
爸爸媽媽的管教原則都一樣,只要做好使用時間的把關,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啊。

真正的問題不在孩子還在我們羽翼保護之下的此時。我真正看到的問題,是在孩子長大之後,沒有了父母的耳提面命,沒有了時間地點的限制,孩子真的能妥當的自我控制?

如「浮萍男孩」一書以及多數的研究證明,孩子長大後,尤其是男孩,電玩、網路變成他們生活的重心、生存的動機,甚至變成他們真正的生活空間。於是,真實世界沒有半樣東西足以吸引他們的眼光、引起他們的興趣,甚至勾起他們向上的動機。愈來愈多男孩甘願上網上到天亮,翹課翹到期末,上線上到退學,玩電動玩到延畢、拒交女友、不想找工作、不面對現實、不面對真正的人生。

結合高科技、美學、物理、電影等各領域菁英分子精心製作的電玩世界,必然精益求精、直搗人的心性所向,絕對能不斷提升勝過真實世界的虛擬魅力,不要說咱家三小子遇之也無可抵抗,就連大人們淪為旗下俘虜也甘之如飴。

*
真正的對策,難道是我們做為父母的從頭至尾的禁足、限制、監督、把關?當然不!

我一直不斷強調的原則,同時,也是主動帶領孩子領略電玩風情的咱家把拔身體力行的原則,如我在「幸福教養」一書所述:「我始終覺得,認識虛擬世界應該以真實世界為基底,與其讓虛擬世界為孩子們定義生活、生命、人們互動的樣貌,應該要先讓孩子愛上綠水青山,學會在真實世界裡和人面對面、手握手。」(p.206)

我認為父母們所有的圍堵、監控、限制,對自制力薄弱的孩子來說,雖然都有其必要性,但終究不是最根本的核心處理手段。

父母應該要先捫心自問:我的孩子除了電玩,真正喜愛這個世界?真正願意用雙手做些什麼?真正能夠以五感體會並享受世界萬物的奇妙與美好?還是除卻電玩,世界一片空白,生命沒了動機。

*
從Coffee Shop回來後,三隻小豬鴉雀無聲,又躲進他們從小習慣躲進的真實基地──書房,靜悄悄好些時間之後,送給我一堆手做angry bird!我真的很欣慰,因為,我了解,他們除卻電玩之外,真正享受真實世界裡更多的美好事物!即使聲光奪人的電玩魅力無邊,畢竟戰勝不了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

從真實世界出發的孩子終究覺得真實的遊戲是更好玩的!

而自從玩了angry bird 之後,鈞鈞發明了真實版的angry bird,自己手做angry bird,然後用Lasy積木堆成鳥籠,再自己用橡皮筋當彈弓,親自解救自己製造的angry bird。

鈞鈞先做兩隻可愛的小鳥

把牠們關進Lasy拼成的鳥籠

再用橡皮筋和Lasy做成箭,發射!

*
「馬麻,跟我一起玩!這樣玩比電腦更好玩,因為你要瞄得很準,而且要很用力射出去!」孩子在真實世界擁有根本而穩固的探究動機,這,的確讓我安心、寬心、放心!也是未來防堵界線鬆綁之後最重要的自制原動力!

我想,把拔今年暑假主動出擊帶孩子玩電玩的時間點不早不晚、剛剛好啊!畢竟孩子在真實世界醞釀的基底是足夠的,結合了各種菁英創新人才打造的電玩世界不是遊戲的終點,而成了孩子在真實世界裡呼應對照的起點。


==回應===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下定決定要當個好父母、好大人,是不困難的
不是因為自己多有能力,而是因為這世界上有太多可供參考的成功例子

我身邊也不乏熱愛電玩的男性朋友
男友也很愛玩angry bird,有了蘋果手機後更是隨時都在玩電玩
基於尊重對方的娛樂時間,我的想法是:開心就好

*
不過,如果一個人玩電動,玩到被退學、玩到生病、玩到傾家蕩產
那真是我很難想像和接受的事情。

*
這篇文章,彭菊仙讓我更加明白
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

就以我的電玩經驗來說吧
國中到研究所,跟著表哥們,我玩過無數的遊戲
特別愛有劇情的單機遊戲和養成遊戲,再來就是大富翁或比賽型的闖關遊戲

我第一個破關的遊戲:仙劍奇俠傳,大概花了我整整兩個禮拜
後來破關後,趙靈兒死了,還難過了好久好久 (非常入戲)
我喜歡林月如的直率,趙靈兒的貼心,有情有義的世界,成為我肯定的世界
(因為破關了,短時間不會再去破關,所以沒有沉迷的問題)

*
後來,就迷上美少女夢工廠和明星志願
養成遊戲最棒的地方就是你可以一直重新過一段光陰
你可以當一個你永遠當不了卻想當的人,比如魔法師或女王 ^^

但是美少女夢工廠需要你去賺錢,需要你去上課累積能力
它甚至需要你細心的去看做哪些工作需要哪些能力
因為哪些工作的特質,會影響或降低你的另外哪些特質

這不就像一個真實的人生歷程嗎?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
這麼說起來,電玩讓我的收穫還真不少
所以我已經開始在思考,要怎麼介紹這些好玩的遊戲給小孩了呢 @@

其它像是撲克牌、麻將,需要用腦的、用邏輯的
更大一點,就可以和小孩玩現金流等遊戲,帶著他們用小小的遊戲進入世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先有了正面的、可以去實施的方案,才可能有好的引導和好的陪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用心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