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朵-世紀交替中的女性呼聲    文/聞天祥     本文發表日期:2003/6/11


翻貼的網頁來源 :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lumn_article.asp?rowid=20


根據以薩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短篇小說改編的《楊朵》(Yentl,1983),是一個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十九世紀初的東歐猶太社會裡,只有男人可以學習法典與知識,女人除了結婚、做家事、侍奉丈夫,別無他務。偏偏這時出現了一個叫做楊朵的女孩,從小在學者父親相依為命的薰陶下,對知識滿懷憧憬;終於在父親過世後,女扮男裝到學院求學。她在這裡愛上了學問與她旗鼓相當的男同學阿密多,阿密多心繫的卻是富家千金海達絲,但是當阿密多的弟弟自殺的消息被海達絲父親知道後,婚約驟被取消,因為家人自殺在當時被猶太社會視為一種類似遺傳的恥辱,而楊朵就在這時候被打鴨子上架,成為海達絲的「丈夫」。楊朵當然知道事情的荒謬,但是為了能留住阿密多,她也只好答應,並且告訴海達絲除非她想要,否則兩人可以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這個秘密後來在海達絲表示她真的愛上了楊朵,而楊朵發現不能再瞞下去以後,決定藉出遊藉口,跟阿密多坦白,並留下解釋的信函,成全阿密多與海達絲的婚姻,自己則航向新大陸追求解放與更廣闊的空間。


這部電影是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構思十五年、花費四年才得以完成的,原因是整個製作耗資甚鉅而且費時費力(本片全部在捷克拍攝),而且芭芭拉史翠珊意欲主導整部電影,不僅身兼編、導、演、製、甚至自己演唱多達九首歌曲,而這竟然是她的第一部執導作品。所以儘管她在七0年代多次被選為最受歡迎的女藝人,但別說當時女導演即是影壇裡的「稀有動物」,更從來沒有大牌女明星嘗試過這類壯舉,所以好萊塢對這項投資也不免戒慎恐懼起來。

就影片來看,芭芭拉史翠珊在表演以外的首次專業表現,其實可圈可點,無論剪接的流暢、氛圍的控制、轉場換鏡的優雅生動,都令人刮目相看。可是這部作品卻沒得到相對的好評!雖然金球獎破天荒地將最佳導演頒給芭芭拉史翠珊(她是金球獎史上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得獎的女導演),但奧斯卡卻連提名都沒有,而且僅僅肯定了本片的音樂表現,連帶入圍美術、服裝而已。有趣的是好萊塢對她的排擠還可以理解,畢竟當她跨足到導演、製片,甚至指揮若定時,對整個體制的男性權威,到底是個威脅;但是評論、甚至一些自詡為女性主義影評人也說她「好大喜功」而貶抑這部作品時,就頗堪玩味了。

追根究底,外界對芭芭拉史翠珊印象最大的矛盾,就在於好萊塢視率先過問導演權的史翠珊為顛覆傳統威權與既定秩序的洪水猛獸,但「反」好萊塢的人卻認為她是標準的好萊塢產物,因而兩面都不討好(雖然她仍然呼風喚雨地吸引大批影迷,而票房不受夾殺影響)。但當兩個對峙勢力都試著打壓她的時候,卻突出了一些盲點。為什麼一個女性影人身兼多職就被稱為跋扈、專橫、好大喜功,卻從沒有人以同樣標籤貼在那些比她更早跨足導演專業的男明星身上(保羅紐曼、克林伊斯威特、華倫比提、勞勃瑞福﹍﹍)呢?這不能說不是「雙重標準」吧!事實上,好萊塢在同意出資拍攝《楊朵》時,就曾表示如果芭芭拉史翠珊願意找一位男導演合導的話,他們的錢會給得更多更快,但芭芭拉史翠珊寧可在編劇、製片方面藉助Jack Rosenthal(合編)、Rusty Lemorande(合製)的經驗與專業一塊合作,卻堅持獨自完成導演,除了這部電影是她多年未竟的心願,不免也夾雜如果有男導演插手,勢必日後又有人會非議她只是掛名爭光的疑慮。沒想到她用電影證明了自己的能耐,隨之而來卻被指為過於專擅!樹大招風、動輒得咎,也莫過於此了,誰叫她是頂頂大名的好萊塢紅星、媒體追逐的八卦焦點呢?不過是否因此就不能得到應有的正視與評價,反而是影城與評論應該反思自省的問題。

另有一說是在芭芭拉史翠珊堅持自己導演《楊朵》後,好萊塢出資者的條件是她必須唱歌,因為眾所皆知芭芭拉史翠珊的金嗓,向來能讓票房、唱片共蒙其惠。這個說法值得存疑,因為在芭芭拉史翠珊得到葛萊美相當於終身成就獎的「傳奇獎」那年,她出版了一套四張的「Just for the record﹍」專輯,專輯內收錄的是她半生珍貴的演唱實錄,其中在「八0年代」這張收錄了三首《楊朵》的試唱帶錄音,這個試唱帶包括了芭芭拉史翠珊親自說明這幾首歌擺在電影的哪個部份,以及作曲家米歇爾李葛杭(Michel Legrand)的伴奏,錄音地點則是作詞人亞倫與瑪麗蓮柏格曼(Alan & Marilyn Bergman)夫婦的家中,可見芭芭拉史翠珊很早就決定以歌舞片的形式來處理《楊朵》,所以這份錄音也成了吸引投資者相信她準備充分的附件之一。

談到《楊朵》的音樂與歌舞片發展的關係,也非常奇特。事實上,百老匯式的歌舞片在七0年代後就已經窮途末路,除了鮑伯佛西(Bob Fosse)的創作如《酒店》(Cabaret,1972)、《爵士春秋》(All the Jazz,1979)還能另闢蹊徑,成為極少數原創意義十足的歌舞傑作外,正統歌舞精神早已被《週末的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1977)這類以流行歌曲填充畫面的「變種」歌舞片所取代,而《楊朵》推出的前後,好萊塢最流行的也是《閃舞》(Flashdance,1983)、《渾身是勁》(Footloose,1984)這種類似《週末的狂熱》的影片,《楊朵》像是一部正本清源的歌舞片,但又和過往的傳統有所不同。它不像古典歌舞片,舞蹈的份量與比重等同、甚至超越歌曲的重要性;而比較接近從百老匯搬上銀幕的歌舞片,側重於歌曲的敘事與抒情能力。但它又是一部「原創」的歌舞片,雖然從小說改編,但並未有歌舞劇作為前身,亦即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是為「電影」而譜寫,這在歌舞片裡面,尤其是八0年代這個時空,顯得很不尋常,也正好突出了它們的電影感,而非舞臺性。

「電影感」跟「舞臺性」有何差別呢?簡單地說,所有百老匯式歌舞片既然來自舞臺的移植與轉換,歌曲的安排、穿插,自然都是讓角色面對觀眾詠唱為主;然而完全沒有舞臺背景、直接訴諸於電影拍攝的《楊朵》,卻別出心裁地讓歌曲不僅從楊朵這個角色的口中流洩,很多時候更成為「隱性的對白」,以類似楊朵的心聲來表現。因為楊朵是個女伴男裝的人,諸多情思、慾望、疑惑皆無從對人訴說,因此歌曲的功能一方面成為她獨處時的捫心自問,另方面也變成她異裝身處人群中時、不足為外人道的底層吶喊。所以芭芭拉史翠珊連唱九首歌曲的安排,如果不以先入為主的偏見認定這是她求個人表現的手段,而去檢視它們的功能與意義,你不得不承認《楊朵》讓這些歌曲隱藏、出現得極有技巧,它們不破壞外在自然寫實的環境,更充分表達楊朵的感情。

譬如影片開宗明義,楊朵面對女人不得學習法典知識的陋規提出異議,所唱的「它寫在哪裡?」(Where Is It Written?)就以數百字篇幅的歌詞問出連串疑惑:「如果不是為了飛翔,為什麼鳥兒被賦予翅膀?如果不是為了尋找事物的意義,靈魂又有何用?如果我生來只是為了照料家務,為什麼我的想像力如天馬行空﹍﹍?」清楚地表達出她對傳統偏見的不滿。而且作為本片的第一支歌曲,楊朵開始時雖跟著歌詞張口演唱,但行至中段,芭芭拉史翠珊的嘴巴卻不再跟著動,畫面裡是她飾演的楊朵對咳嗽的父親擔憂不已,歌曲則繼續地進行,甚至父親身體逐漸老化,在禮拜時無意打起瞌睡,只能側身在女眷區的楊朵忍不住叫喚父親名字,而被鄰里閒話爭議的片段,也夾雜在這首歌中出現。亦即她在開宗明義的第一首歌,及十分有企圖心開展出歌曲的多重功能與電影感:不僅時空跳躍奔放自如,歌曲更可以既敘事、也抒情。

父親死後,她孤身離家,初次野宿在外,黑夜當中,楊朵點燃一根蠟燭,悠悠唱出:「主呀!以及同在天堂的父親,願這搖曳的燭光照亮今晚,如同你的聖靈照亮我的靈魂一樣。爸爸,你聽得見我嗎?爸爸,你看得到我嗎?望著天空,彷彿千萬隻的眼睛,哪一雙是你的?夜更漆黑,風益冷冽,眼前的世界更是巨大無邊,而我只有孤身一人。爸爸,請寬恕我,試著瞭解我,我別無選擇。我記得你教我的一切,以及讀過的每一本書,那些至理名言能幫我面對眼前的考驗嗎?爸爸,我是多麼地愛你!爸爸,我是多麼地想你!吻我,晚安。」這是對父親的思念,也是祈求天父垂憐的禱告,優美婉轉得宛如天使之音。攝影師大衛瓦特金(David Watkin)則營造出楊朵稟燭獨處黑暗中的光影及攝影機運動,可謂相得益彰。

之後,「重要的一刻」(This Is One of Those Moments)是楊朵被嚴格的北喬書院錄取,和阿密多當上學友的興奮之情:「我可以神遊過去,取我所需。我父親及他父親所學的,都將呈現在我的眼前耳旁。我可以穿走在知識的森林,去傾聽樹葉的教誨。有些事物,你一旦擁有了,人們取不走,浪沖不走,風吹不散,火燒不燬,而我現在正擁有他們。」而且一首歌即涵蓋了學院生活的景況。

但是當她和阿密多一塊去海達絲家裡作客,望著她纖細優雅又藏不住緊張情緒的羞怯表現,「難怪」(No Wonder)這首曲子唱出了楊朵內在的女性情思:「難怪他愛她,她所想的就是取悅他,在他還不知道自己餓的時候,她已準備好餐具,在他杯子還沒空之前,她已將酒盛滿免得等候,在他還沒說冷之前,她已經在壁爐裡添了柴;她沒有煩惱,每天起床想的第一件事是該如何打扮自己;誰不想有人汲汲於取悅你,讓你覺得自己最重要,如果我是男人,我想我也會愛上她。」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歌出現了三次,曲子一樣,但歌詞不同。不同的歌詞代表了楊朵對海達絲轉變的觀察,也是她自己的捫心自問,最後一次出現時,楊朵讚美海達絲:「她是母親,她是妻子,她是愛人,她是女人,我也是啊!」形成有趣的對照,也突出了女性價值的多重意義。

但是她自己對阿密多與日俱增的慾望,則讓她獨自對著鏡子,望著自己隱藏起來的身體曲線,唱出:「沒有寒風,但我在顫抖;沒有火焰,我卻在燃燒;沒有風暴,但我聽到雷聲;每當我閉起眼睛,就覺得自己正在墜落,流掠過我身體的,是一條驚喜之河。這些新的情感意味什麼?他們透露著什麼秘密?我不確定能瞭解它,但我喜歡我所感覺到的﹍﹍。」這首「他給我的感覺」(The Way He Makes Me Feel),是本片除了「爸爸,你聽得到我嗎?」(Papa,Can You Hear Me?) 另一首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的單曲。

為了留住阿密多,楊朵答應娶海達絲,這個充滿情意卻荒謬的答應,悲哀地反映楊朵此時還不具有主體性,她之所以和另一個女人結婚,可以說是為了「取悅」這兩個女人心中唯一的「男人」阿密多。隨著婚禮的迫近,芭芭拉史翠珊運用凌厲的剪接和輕快的攝影機運動,交織配合「明天晚上」(Tomorrow Night)這首全片最長的歌曲:「瞧瞧我,我一定是瘋了,我怎麼會讓事情這麼離譜!我是男人還是女人?我玩的這小小遊戲愈來愈驚險,明晚我將和她站在一起,她戴著戒指,穿著白紗,我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但毫無疑問我結婚了。我的天啊!我得脫身才行,謊言一個接著一個,誰來把我從夢中搖醒?明天晚上,我無法相信我將扮演的角色,我不是新娘,而是明晚的新郎。我可以逃走,逃到沒人認識我的地方,但有個人,我會很想念,而為了接近他,才有這些事。親愛的爸爸,你曾夢想在我的婚禮上跳舞,但我知道絕對不是這樣的婚禮﹍﹍。」然後在一連串的旋轉攝影與無數句「Tomorrow Night」之後,時空從楊朵量製禮服的裁縫店飛快地躍進婚禮現場,是全片「炫技」意味最濃的一場戲。

楊朵與海達絲結了婚,作為楊朵學伴的阿密多就有機會來作客了,看著阿密多望著海達絲的深情眼光,代替楊朵內在痛苦與矛盾的「有人會這樣看著我嗎?」(Will Someone Ever Look Me That Way?)的歌聲也蔓延開來:「瞧他注視她的模樣,有人會這樣看著我嗎?」
說不出口的三角關係,讓這首歌曲成了全片最緩慢、沈重的一首。

然而隨著海達絲對楊朵的好感與日俱增,再下去不是辦法,楊朵終於作了決定,這首「無論如何」(No Matter What Happens)唱的就是這個決定的心情:「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不想再躲在陰暗的角落,冥冥之中一定有人能聽到我這些從未說出口的話,我需要他來碰觸我,知道我心中的情愛。但心中另外一個聲音告訴我,看看自己,解放自己,至少作我自己。該是拉開簾幕、迎接黎明的時候,不論如何,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

最後楊朵跟阿密多坦承一切,但她不願意跟阿密多躲到沒人知道他們的地方,然後扮個只做家事的老婆,她要尋找另一片天空,在成全阿密多與海達絲之後,她搭上郵輪前往新大陸,最後她對著藍天大聲唱出「一片天地」(A Piece of Sky):「往往最危險的地方,藏著最甘美的果實,無論我到何處,回憶會牽動我的衣袖,我所遊歷的每一哩路,只表示還有更多的路要走,如果你能飛,為什麼要拘泥在一小片天空?爸爸,我能看到你,聽到你了,爸爸,看著我飛吧!」
最後這高亢而不斷延伸的尾音,與壯盛的伴奏形成強大的氣勢,直把全片帶向一個樂觀與勇氣凜然的地步。

由於《楊朵》是一個發生在歐洲的故事,所以芭芭拉史翠珊找來以《秋水伊人》(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1964)的作曲配樂聞名影壇的法國音樂家米歇爾李葛杭為本片跨刀,負責作曲與指揮,也讓本片的樂風跟一般好萊塢歌舞片相較,少了那股熱鬧吵雜,而多了更豐富的抒情空間與異常完整的音樂架構,更讓芭芭拉史翠珊的天賦歌喉發揮得令人耳朵近乎出油。而統籌所有歌詞的亞倫與瑪麗蓮柏格曼夫婦,則是從《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1973)開始,就跟芭芭拉史翠珊合作愉快、私交甚篤的著名詞家,而且他們和米歇爾李葛杭合作過不少作品,彼此的默契無庸置疑。

完美的搭配,不僅讓《楊朵》在歌舞片發展的歷程中,扮演了一個獨特的角色,也讓本片在奧斯卡的強大抵制中,依然獲得了「最佳原作歌曲或改編配樂獎」(這個獎不是每屆都有)。

儘管芭芭拉史翠珊到現在依然飽受奧斯卡的另類看待,但是《楊朵》卻為日後不少女演員決心跨足導演領域,打下一劑強心針。而這部電影所訴求的打破偏見、肯定女性追求平等與自我的價值,也和銀幕下芭芭拉史翠珊泅泳在演藝事業頂峰卻依然感受到的歧視,與突破的努力,不謀而合。
這絕對是個言志作品,我們甚至可以說,楊朵就是史翠珊。而她對歌曲的巧妙運用以及在演唱表現上的淋漓盡致,也讓《楊朵》在爭議與詆毀中,依然堅決唱出女性的聲音。是該還她一個公道的。


 


PS    女性主義與流行文化欣賞的影片,還滿有感覺的,由於本篇參考資料實在太出色,所以就翻貼了,希望作者不要在意,關於這部片,會另外寫一篇感想,敬請期待^^


另一個參考網頁  http://www.dirhome.net/mov1.htm


芭芭拉史翠珊的歌詞集  http://mojim.com/htmt/htm/307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用心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