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題不在孫中山! / 胡文輝


參考網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1/today-f2.htm


歷史的產生,是因人類想要認識自己,從個人認同到國家認同,應從認識「我是誰?」開始,接著思考「我的國家是那一國?」,然後才有「國父是誰?」的問題。


啟蒙時代大師狄德羅說的,思考的人必須「毫無慈悲的踐踏過所有的傳統」、「不怕傷誰的感情」。台灣在邁向新國家的過程,孫中山是不是「國父」?當然可以檢驗及挑戰,並從歷史事實爬梳出真相。


最近的「國父之爭」,問題其實不在孫中山,而是國民黨黨國教育的桎梏,及中國中心主義的枷鎖,「國父孫中山」稱號,本是國民黨專制政權掌控歷史詮釋創造出來的,更以黨國教育強加於台灣人民。


一九一一年中華民國成立到一九二五年孫中山去世,並沒有國父;一九二九年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將孫中山葬於南京中山陵,碑文「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黨葬總理非國父。一九四○年中日戰爭時,蔣介石政權才在重慶通令尊為國父。九年後國民黨政權敗逃來台,蔣介石為爭「中國正統」,國父成為黨國教育要項,才出現文章寫到國父、總統,前面要空一格,演講提到,全場立正等荒謬景象。孫中山有革命家的七情六慾,權、錢糾葛、女人都不可免,史料所載,他至少有二妻、一妾、一情婦,國民黨將他神格化,形塑「崇高偉大」形象,這個「國父孫中山」本是一黨專政的產品。


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不再稱孫中山為「國父」,回歸歷史事實,無損孫中山地位,中國情結深重的政黨、媒體,卻以「文化霸權」之姿,意識形態無限上綱的瘋狂批鬥杜正勝部長,這些歷史的跳樑小丑,終將被台灣意識洪流淹沒!


(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回應===


我覺得,這個孫中山的問題跟之前要不要把銅像要不要移走的問題是一樣,其實,我到現在仍舊不了解,只是移走一個銅像對我或對於"台灣"到底會有什麼毀滅性的打擊?


同理可證的是...


回想起自己小學唱的歌,像是"四海都有中國人"、"中華民國頌"等等,這些歌,以前我唱的時候只覺得這是一首歌;上那些中國的地理位置的地理課本時,我也只會心中埋怨中國沒事那麼大做什麼~"~


嚴格來說,這裡的問題在於,我對這些東西沒感覺阿。因為我生活在台灣,所以我聽到王又曾的事情會很生氣他怎麼對台灣人民做這樣的事情,我熱愛的是台灣,我知道中國不是我的家....


又如,台灣文化不應該與中國文化分割的這個問題一樣,我熱愛台灣,但不代表我不能看各國的文學著作八,我把他們當作文學欣賞,但我還是知道我是台灣人,我不會因為要踏在中國文化的根向上發芽,就說我是中國人或附屬中國人底下;因為我相信台灣的文學可以和中國的文學並存,我也相信台灣只是還沒有夠多的時間去發掘自己的文化(文學)和美好


最後,我想說的是,雖然孫中山對我目前的認同沒有影響,但是我們卻不能小看文化對於我們認同的影響,唯有正確的認同想法,我們才能不被這些外緣的東西影響而且用正確的觀點去教育我們下一代的台灣人,對於自身認同的形塑過程,我們絕對不可以輕忽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用心生活 的頭像
    用心生活

    人生是為了完整而非完美,努力愛神愛自己愛愛我的人,努力給予愛和接受愛

    用心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