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報導/20081120

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19日在科顧組會議指出,品格是選擇人才最重要的標準,為何有人被放在這麼高的位置,卻做出這麼不好的事情,他憂心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因此混淆。他還與在場人士緬懷起李國鼎孫運璿的科技人精神。

天下雜誌近期亦統計,企業主指出,其實他們最不在意新鮮人的技術純熟度。人格特質、態度與美學的等能力,因不容易被取代,這些反而是企業主比較重視的項目。

鄭崇華說,日前看到電視新聞多次報導前國家領袖的弊案而有感而發,非常憂心年輕一代價值混淆。一個人的好壞是受基因與環境影響,好的領袖會影響社會風氣,好的企業主也會帶動員工士氣。

科技顧問組19日進入最後一天議程,討論多元人才與建立數位學習機會均等機會。針對文化創意人才培育,現場顧問與專家不斷提出質疑,認為該次顧問名單中沒有社會科會領域專家,如何能擬定培育文化創意人才的對策。蔡明介認為,台灣科技人才品質不錯,企業管理人才屬於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既然談到文化創意產業,應該也要談到管理議題。他對台灣人才還是有信心,認為台灣的管理人才不錯,但缺乏能找出有價值與潛在客戶的人才。

他認為,要有好的環境才能培養出創意人才,並舉出蘋果(Apple)創辦人賈伯思就是結合文化與科技最好的人才典範。像賈伯思這樣好的創意人才,通常不存在既有學校體制裡。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將體制外的人才納入範圍,才是重點。

他認為,因為時代不同,不能用過去獎勵產業的模式來思考文創產業。過去的科技產業因有一定的發展標準,最終目標都是在降低成本,來獲取最大效益。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亦同意蔡明介說法。他認為,不要僅是盲目的把人才往國外進修,進修僅能學到技術,但不能學到文化,文化能力需長期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

http://pro.udnjob.com/mag2/it/storypage.jsp?f_ART_ID=45246


==回應===
這讓我想到我堂哥念完東海,接著進入成大的原因
其實堂哥的學術背景,連台大的研究所都希望延攬
但最後堂哥考量的是,公司企業相較於台大的畢業生,更喜歡成大的畢業生
所以最後他選擇進入了成大,現在工作穩定收入穩定,還有個美嬌娘。

雖然我也認識很多台大的朋友
但是的確有很多台大的學生
覺得大家都要對台大兩個字必恭必敬
找工作的時候很挑
工作的時候很難教育

雖然我對於公私立學校多少還是有一個標準
但我並不認為讀私立的學生一定沒有發展
我也不認為唸公立的學校就一定會多出色
很多事情只有表象是不沒有用的
在我因為表象而失去很多東西之後
打掉,重練是我最簡單最基本該做的事情

那些成功者的榜樣
守信用、愛學習、計畫性強、勤奮、熱情、感恩、發掘優點、自律等等
雖然抽象
但卻是成功的關鍵
思想是決定格局和發展最重要的一環
也是別人看我,以及我身上散發出來的氣質的一環

每一天都要加油
讓自己每天好一點  再好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用心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